近日來,許多工廠紛紛收到來自於歐洲客戶的「關切」,這些「關切」當然不是關心連日寒流,是否造成老闆的身體不適?而是衝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的處女秀而來,他們侵門踏戶,伸手就要看企業的商業機密,除了工廠本身,也包括上游廠商及委外加工,涉及了整個供應鏈,但千萬不能掉以輕心,因為這將直接影響著日後的訂單。
許多企業誤以為組織溫室氣體盤查」(ISO14064-1)中的類別1與類別2即代表了CBAM所需要的資訊,更有不少人深信只要有「產品碳足跡」(ISO14067)的數值,便暗忖著是否可以照抄過來?輕鬆完事?等等,這樣做真的可以嗎?
「組織溫室氣體盤查」與「產品碳足跡」和「歐盟碳關稅CBAM」是指同一個「碳盤查」嗎?
雖然都是碳盤查,但是不同的需求,就會有不同的作法。「組織溫室氣體盤查」(目的在計算企業運作所產生的排放量,所以以企業為單位;「CBAM」以產品為依據,但又與「產品碳足跡」不同,計算結果也大不相同,一個不小心就多繳了費用,白當冤大頭。
除此之外,三者規範的溫室氣體也不同,由於目前「CBAM」列管的產品:鋼鐵、鋁、水泥、肥料、金屬釦件為主,僅計算三類溫室氣體的排放:二氧化碳(CO2)、氧化亞氮(N2O)及全氟碳化物(PFCS),所以目前只需要計算關於生產製造而產生這三類溫室氣體量即可;相較於「組織溫室氣體盤查」的7類(含:二氧化碳(CO2)、 甲烷(CH4)、氧化亞氮(N2O)、氫氟碳化物(HFCs)、全氟化碳 (PFCs)、六氟化硫(SF6)及三氟化氮(NF3))、「產品碳足跡」五大生命週期(含:原物料取得、製造、配銷、使用、廢棄)的七類溫室氣體來說,「CBAM」管制的範圍真的很客氣。
也就是說呢,如果使用「組織溫室氣體盤查」的結果來寫CBAM,就會發現,計算了很多根本不需要計算的排放源與溫室氣體種類,一不小心,數字就高估了。若以「產品碳足跡」來看,更是大上許多倍。
CBAM的要求相對「組織溫室氣體盤查」與「產品碳足跡」簡單了許多,僅需計算與生產相關的範疇一(scope1)、範疇二(scope2)中的電力,以及部份的原物料範疇三(scope3)。
所以在推行「組織溫室氣體盤查」時,考量一下那些排放源與製造直接相關,並且在上游原物料將管制的「前驅物」給列出來加以計算,就可以透過「組織溫室氣體盤查」順利轉換為「CBAM」要求的產品碳含量。
永續議題正發燒,國家政策與時俱進,迭代快速,您的企業準備好接受挑戰了嗎?讓綠色策略成為您的好夥伴,我們提供ESG一站式服務,包含:碳盤查教育訓練、淨零規劃、永續報告書,協助您與接軌國際,成為永續企業的領頭羊。